蚌山区青年街道:“设岗定责”让无职党员“有岗可为”
近年来,蚌山区青年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无职党员管理模式,通过亮身份、讲奉献、比服务,充分调动辖区内无职党员支持并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热情,有效激发无职党员的活力与责任感,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增效。
精准设岗定责赋“实权”。坚持把践行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作为党员“活力工程”的“磨刀石”和“试金石”,按照“因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政策宣传岗、社情民意收集岗、矛盾调解岗、治安巡逻岗等10余种岗位,通过党员自荐、民主推荐、支部定岗等程序,综合考虑无职党员的年龄、学历、特长、身体状况、岗位意向、居住地址等信息,为无职党员合理分配工作岗位,确保“人岗相适”。截至目前,累计为70余名党员设岗定责,开展活动260余次。
公开承诺践诺促“实干”。完善无职党员承诺监督机制,领岗定责党员根据选择的岗位,明确3—5件可提供的具体服务事项,与党组织签订岗位承诺书,对岗位职责、任务、完成时限等全面做出承诺,社区通过党务公开栏、党员大会等形式,公开上岗党员姓名、申报岗位、岗位职责及联系方式,责任到人,着力激发设岗定责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引导无职党员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处、惠民政策宣讲等活动,累计为群众解决小微实事90余件,惠及120余人,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强化监督管理抓“实效”。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作为支部党建工作考评和日常督导的重要内容,通过入户走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无职党员履职服务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把无职党员管理与积分制相结合,将无职党员活动参与、作用发挥、履职服务等进行量化评分,结合年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等程序,对认领岗位的党员承诺践诺情况进行评议,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评先选优重要依据,累计评定“三星党员”40余名,“四星党员”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