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山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2023-01-11 11:00 来源: 蚌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一、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
经济形势,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真抓实
干、开拓进取,奋力推进新阶段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较好地
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的目标任务。
(一)产业发展优化升级
近郊农业健康发展。严守粮食安全红线,坚决防止耕地“非
农化”“非粮化”,预计全年粮食产量 2.1 万吨。全力推进“两
强一增”行动,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 93.88%,13 个行政村实
现“科技特派员”全覆盖,新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 7 个。
工业经济换挡提速。奥源电子、惠隆鑫电子等 6 家企业成功入规,规上工业企业数增至 27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
术企业增加值预计分别同比增长 20%、15%。新增省市级专精特
新企业 5 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2 个。海勤科技顺利通过国家
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证。富创通科技获评省级 A 类高
层次人才团队,全市唯一。商贸服务业提质增效。拟定《蚌山
区促进楼宇(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商贸业
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
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全年新签约阳光信
通、远洋数据等现代服务业项目 8 个,涵盖了工业互联网、医学
检验、职业培训等多个领域。规上数字创意企业增至 24 家,数
量全市第一。奥林商业广场试运营,华夏第一街区获评“安徽
省特色美食体验街区”。
(二)项目支撑后劲十足
“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坚持“招商第一”,建立区领导
带队、全员招商格局,派驻深圳、长三角两个专业招商组,全
年区领导带队招商 87 次,对接有效项目线索 81 个。实现引进
海勤显示谷、富创通—蚌埠产业中心等亿元以上项目 34 个,总
投资 88 亿元。投资拉动强劲有力。制定《蚌山区 2022 年重点
项目计划》,全年新开工华运智慧物流加工中心、高美福电子
产业园等项目 31 个。惠隆鑫电子、奥源电子等 18 个项目竣工
投产(投用)。预计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0%,增速
全市第一。要素保障有力有效。克服财政困难,多渠道筹措土
地报批费用,全年共筹措资金约 1.02 亿元,完成土地组卷报批
1902 亩,出让土地 652 亩。开展“亩均论英雄”,对闲置建设
用地、工业低效用地进行“全域治理”,盘活处置土地面积 40.18
- 2 -亩、厂房面积 37514 平方米。区平台公司获评 2A 级信用等级,
累计获得金融贷款授信约 19.5 亿元,投放信贷资金 15.83 亿元。
谋划储备政府专项债项目 27 个,成功入库智慧城市停车场及配
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专项债项目 3 个,发行专项债 1.7 亿元。
积极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成功争取保交楼资金 2000 万元。
(三)创优环境赋能发展
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扎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化“放
管服”改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超 1.1 万户,新增退税减税 3.92
亿元,拨付各类产业扶持资金超 2 亿元。引入全市首台个体智
能审批一体机,企业注册实现“秒批秒领照”。融入长三角一
体化发展,与宁波市鄞州区正式签订结对合作帮扶框架协议,
签约落地必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诺金大尺寸触控模组等长
三角区域亿元以上项目 18 个,总投资 19.8 亿元。创新平台和
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31 家。新增授权发
明专利 42 件,全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 759 件。省级高层次人才
团队增至 6 家,总数位居全市前列。蚌山区成功获批安徽省科
普示范区。
(四)城区面貌更加靓丽
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国货路 117 号楼、青年
街 337 楼、蚂虾街小红楼等旧楼改造项目,南山公园提升改造
顺利竣工开园。新建、提升、改造城乡道路 47 条。建成公共停
车场 2 个,新增车位 694 个。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启动实
施城南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全年新增绿地 9.55 万平方米,
提升改造绿地 9 万平方米,新建绿道 2.16 公里,新建街头游园
2 个。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秸秆禁烧连续 10 年“零火点”,
- 3 -- 4 -
PM2.5 浓度同比下降 1.8%,下降幅度位居全市第 2。建成运行区
级数字城管中心,立案 54271 件,结案率达 99.48%。建成生活
垃圾分类示范社区 27 个,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分类收运设施
达标率均达到 100%。
(五)民生福祉稳步增进
全年实现民生保障支出 15.03 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
92.23%。发放城乡低保金、残疾人等各类困难群众(低保、特
困、残疾人、妇女、儿童)补贴 2600 余万元,帮扶群众超 4000
人次。累计发放援企稳岗补贴 2300 万元,新增就业岗位 6500
个。淮河路老烟厂宿舍、宏业路 G 地块等 4 个安置房项目交付
安置 848 套,改造老旧小区 8 个、惠及群众 6235 户。“暖民心”
行动深入实施,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 8000 万元,率先在全市完
成 77 项工作任务,87 所老年学校实现三级全覆盖,完成老年助
餐场所建设 76 个,新增婴幼儿托位 680 个,打造天桥街道喻义
巷社区“十全暖心社区”样板,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位居全
市前列。
(六)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积极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蚌山教
育集团黄山校区、二实小兰凤路校区、六中滨湖校区等学校建
成投用,提升改造慕远学校等 6 所学校,新增市一类幼儿园 3
所。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完成 35 轮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
测 1325 万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4 个社区医
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建
档率达 94.3%。民生事业卓有成效,“
9+N”农民文艺大篷车巡
演 126 场次,获评省级典型创新案例。阿财老铺、雪园小吃获- 5 -
评“安徽省特色美食体验店”。完成体育项目培训超 1 万人次。
《村民理事会(居民议事会)协商工作指南》成为安徽省地方
行业标准。青年街道南山社区“
124 积分治理制”工作法获评省
级优秀社区工作法。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斐然,新增“安徽好人”
3 名、“蚌埠好人”7 名,宏业村街道第一社区获评全国学雷锋
志愿服务“四个 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黄庄街道东
方红社区工作者郑悦获评全省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区经济社
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一是城区发展空间不足,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显,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强。
二是服务业亟需转型升级,与长三角地区城市的中心城区相比,
由“商贸大区”向“服务业强区”转型之路还任重道远。三是
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均,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居
民的美好期盼还有差距。
二、2023 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
“十四五”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
势,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扎实推
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各项重点工作,积极抢抓
机遇、努力攻坚克难,力争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
破。
2023 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8.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不低于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不低于 2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8%;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增
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积极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合作
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江淮植物园、蓝莓庄园等龙头企
业扩大规模、丰富业态。利用梅花山周边闲置农用地,谋划实
施光伏农业标准化大棚,苗木花卉产业基地等项目。结合城南
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燕山乡农村水利设施提升
工程,促进粮食和各类农产品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二是培育壮大制造业规模。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显示技术、
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加快中欣
电子科技产业园、惠隆鑫电子产业园等一批在建项目进度,开
工建设奥源科技园、中创电子产业园等一批工业项目,确保蚌
山集体经济产业园、华运智慧物流加工中心等一批项目按期竣
工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5 家以上。引导鼓励和平乳业、天
成包装等企业不断技术改造,探索主辅分离试点,积极发展生
产性服务业。
- 6 -三是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北部老城启动篾匠街、蚂虾街、
黄庄二巷、宝兴面粉厂工业遗址等老城特色街区改造提升,实
现二马路商业广场、鹏欣中心竣工运营。中部片区支持凤凰国
际、绿地珠峰、万达广场等总部经济楼宇做大做强,启动光彩
大市场提升改造,引入亮剑互娱直播、光彩玉器抖音直播等一
批网红经济发展。南部新城推进奥林商业广场、新威生活广场
等综合体健康运营,落地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比亚迪汽车直
营基地,打造集购物、文娱、教培、康养等为一体的社区邻里
中心。全年新增纳税超亿元楼宇 1 栋、超千万元总部经济项目 2
个。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 10 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 30 家。
(二)强化“双招双引”,注入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创新招商方式。坚持并完善顶格招商、区级领导“挂
帅”、乡街部门全面参与的全员招商机制,创新拓展外包招商、
以商招商、驻点招商、顾问招商、基金招商工作方式,紧盯长
三角、珠三角重点区域,进一步发挥好驻外招商小分队作用,
举办主题招商推介活动不少于 2 次。
二是紧盯招商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制定招商手册和
产业发展图谱,制造业聚焦电子信息、智能终端、新材料等重
点领域,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服务业聚焦商贸服务、冷
链物流、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进一步“锻长补短”。全年新
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 50 个,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 2
个,50 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 1 个。
三是强化招商服务。严格兑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坚持“帮
招、帮办、帮扶”工作思路,依托蚌山区“工招园”平台,完
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做好项目“一对一”结对挂钩,积极发
- 7 -挥日常协调、专题协调的推进作用,践行项目签约、落地、开
工、建设、投产全流程跟踪式服务,营造良好招商环境。
(三)抓好项目建设,积蓄经济发展动能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发挥重点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
作用,制定 2023 年重点项目计划,健全完善重点项目领导包保
服务责任制,坚持周调度、月推进工作机制,制定项目横道图、
定期通报项目进展,强化重点项目清单化闭环管理流程。加快
创新奇智数字经济产业园、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罗瑞医
疗科技等项目签约落地,全年亿元以上计划新开工项目 26 个以
上,投产竣工项目 16 个以上。
二是做好项目推进。按照北部老城、中部片区、南部新城、
乡村振兴四大板块推动项目建设。北部老城开工建设老旧小区
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蚂虾街历史文化特色商业街区等项目,
谋划新源热电铁路专用线搬迁。中部片区开工建设新建小区配
套道路等项目,谋划实施光彩大市场新能源街区;南部新区开
工建设洪亚食品产业园、振中产业服务中心等项目;城市规划
区外开工建设孙家圩子渡江战役旧址提升改造,城南人居环境
整治等乡村振兴项目。同时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抓住蚌埠获批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契机,积极争取市级尽快打通解放
路至刘府南延段,提前谋划在解放路南延段两侧布局生产服务
性物流项目。谋划田荣铁路无水港,铁路南货场搬迁,推动虎
山油库搬迁及机场油库铁路专用线建设。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在建项目加强与上级政策衔接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政策支持、金融机构项目贷。
谋划项目加快编制项目可研,积极申报棚改专项债、政府专项
- 8 -债。编制城市更新、片区开发等项目包,对接政策性银行、商
业银行,争取更多银行的授信贷款。推进南部新城区域土地要
素保障,修订新增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完善路网、水电、
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运营管理水平,新增标准化厂
房面积不少于 40 万平方米。
(四)加快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发展动能
一是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完善政府平台公司法人治理体系,
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
融资比重,全年新增融资超 30 亿元;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为平台公司强筋健骨注
入活力。
二是强化区域开放协作。积极培育外贸主体,加大外贸企
业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宁波必创跨境电商产业平台,鼓励扩大
进出口规模。利用与宁波市鄞州区结对帮扶的有利契机,加强
双方在产业园区共建、科技创新共享、人才交流共通等领域全
面合作。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探索共建跨区域园区和产业
合作平台。同时,深化与江浙沪中心城区交流合作,主动承接
长三角产业转移项目,推动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
展。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深与
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规上企业研发中心覆盖率,
新增企业技术中心 1 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稳步
提升。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5
户以上,新增有效发明专利 60 个,新增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
- 9 -企业 3 家。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新增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 2 个
以上。
(五)创优营商环境,提升为企服务效能
一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
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减少办事环节、精简申请材
料、压缩办理时限。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长
三角“一网通办”,进一步完善长三角政务地图。办好 7×24
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大厅,让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更省
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 1 万户。
二是优化为企服务模式。完善领导干部包保服务企业制度,
确保“四上”单位包保全覆盖。坚持“一线”工作法,定期开
展企业集中走访调研活动,主动了解并破解企业发展难点、堵
点。健全完善重点行业企业座谈会制度,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
渠道,真心真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
力争全市前三。
三是强化政策资源支撑。创新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
政策,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制造强省”、“皖北贴
息”等各类政策资金,支持企业良性发展。开展专业人才定制
培训,举办特色专场招聘活动 10 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3900 人次以上。持续推进“减费降税”,全年力争减少税费 3.5
亿元以上。
(六)精细城区管理,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 10 -一是更新老城基础设施。加大城区路网建设步伐,打通中
山街北段、中荣街北段等断头路,推进老城区 21 条道路提升改
造、新城区 17 条道路建设。建成投用淮河路停车场等停车设施,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800 个以上。实施龙湖香都、光彩家园等片
区更新改造,完成 8 个老旧小区改造。建好排水防涝、应急避
难场所等工程,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二是提升新城人居环境。加快中盛电子产业园、振中产业
园等项目建设进度,谋划迎宾大道东侧,解放路东侧等地块开
发。开工建设新建 M-H-8 路(陶山—黄山大道)等 9 条城区道
路,完善“四好农村路”建设,继续提升改造农村道路 35 条。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定庵村美丽乡村建
设。科学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坚持“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引
导乡村特色发展,打造南部生态新城。
三是强化城市治理水平。健全“街长制”运行管理模式,
加强数字化城管在城市管理各领域的推广运用,构建集监督监
控、科学预警决策、物联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进一
步提高道路清扫保洁质量,逐步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全域化、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
市和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大各类道德典型选树、宣传,营造
崇德向善社会新风尚。
(七)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蚌山样板
一是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结合“靓淮河”工程,实施好淮
河南岸蚌山段景观整治。统筹推进“四山两廊”开发,持续提
升城区绿化面积,新增改造提升绿地面积 25 万平方米,新建绿
- 11 -道 3 公里、街头游园 2 个。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新增造林
80 亩,完成森林抚育 1500 亩。
二是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餐饮油烟、建筑扬尘、散乱
污企业整治力度,确保 PM2.5 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持
续上升。确保秸秆禁烧“零火点”。认真落实“河长制”,统
筹做好水污染防治,推进淮河蚌山段、龙子湖入湖排水口等重
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梅花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好农
村黑臭水体整治,强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是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支持高
美福电子、海勤科技等企业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依托国电
投大力引进光伏产业,积极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和新能源汽车
充电设施建设。加强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绿色
居住、绿色出行,推行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完成上级下达的
能源双控指标任务。
(八)完善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筑牢民生工程。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
保障民生支出不降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
决做好困难群众兜底工作。推进“靓淮河”滨河大道改建工程
蚌山区段、雪华路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征收,加快徐桥安置房、
宏业路 B 地块建设,开工沈圩地块、小王庄地块、宏业路 F 地
块安置房建设,新建安置房 1900 套。继续高质量实施好民生工
程项目和“暖民心”行动,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是深化平安蚌山建设。推进“雪亮工程”和智慧城市安
全发展建设,完善“视联网+”工作机制,确保各类视频资源互
联互通,资源共享。严格落实安全问题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决
- 12 -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化解行动,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推进重复信访治理和信访积案攻
坚,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区,新建改建二实小滨湖学校、一实校城南初中部等 5 所义务
教育学校。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积极推进托幼
一体化建设,佳源东方都市、海亮天御等幼儿园投用。完善公
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二院新院区正式运营。完善现代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打造“书香蚌山”15 分钟阅读圈,支持文化惠民
工程建设、文艺精品创作,塑造蚌山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双拥、
人防、科普、宗教、外事侨务、社会信用、工会、青少年、妇
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担子重、
责任大。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的工作状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担当作为,努力完成各项
目标任务,奋力谱写现代化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