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长辈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蚌山 > 人文蚌山

杏山与神医董奉

来源:蚌山区阅读:发布时间:2021-03-24 08:36字体【  分享:


    蚌埠市东南有一座小山,紧靠西芦山,在燕山乡。这座小山,古代叫银山,三国以后改称杏山。为什么改称杏山呢?话得从董神医说起。
    董神医姓董名奉,字君异。是三国时吴国的名医。此人精于导引之术,善治疑难杂症,通晓黄老道学。因此,深得吴王孙权的赏识,吴王曾经多次提出以高官厚禄为诱饵,请董奉入宫当太医,为孙家王室成员看病,都被他拒绝了。曹操杀了魏国名医华佗以后,消息传出,孙权也起了谋害董奉之心。董奉闻讯出走,周游名山大川,转了一大圈,发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最后落脚到这个地方隐居起来。董奉在银山山坡搭了一间草庵,开了一片菜地,渴饮山泉水,饥食瓜蔬野果,不动人间烟火食。一年四季,他穿一件百补千衲的长袍,沉默寡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初期,周围老百姓都以为他是一位疯道人,孤苦伶仃怪可怜的,谁也不与他打交道。过了一段时间,董奉出于救死扶伤的医德,接连救活几个生命垂危的病人,顿时名声大振,方圆百里来看病的人便川流不断了。董奉也是来者不拒,而且是送礼不收,请酒不到,分文不取。但是,他立有一条规矩,病人前来就医,大病治愈后,必须在银山上栽植杏树十棵;小病治愈以后,得在银山上栽植杏树一棵。病家无不欣然从命,纷纷抱着感激的心情,到山上栽植杏树。俗话说:“桃三年,杏四年,李子栽上就赚钱。”三四年功夫,银山上上下下就栽满了杏树,形成漫山遍野的杏树林。麦子黄时,杏子熟了,金果累累,平时不苟言笑的董奉,这时也喜上眉梢,尽情采撷杏子奉送附近乡邻。据说他活了三百多岁,还是鹤发童颜,健步如飞,最后是在杏山上驾坐一只仙鹤飞而去的。后人怀念他的医德,把他称之为“董仙”,把银山改称为“杏山”。这也是以后各地中药铺悬挂“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牌匾的由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