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街道办事处“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10-14 10:10来源: 蚌山区胜利街道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十四五”时期是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特制定《胜利街道办事处“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胜利街道办事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胜利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决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抓主抓重、争先进位,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牢固树立主业意识,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党政联席会、周例会制度;每年初召开党建工作会议,部署全年党建目标任务,社区党总支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着力打造“一居一特”,六个居委会持续培育党建示范点,建筑一村“周桂成志愿服务工作室”、胜利五村社区“五心”家园实现党建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反腐败工作。每年制定《胜利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党工委主体责任清单》,党风廉政建设纳入街道年度目标任务;深入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加强‘三政’建设,锤炼党性铸忠诚”行动;深入剖析“周、巫、宋、刘”等反面典型案例,不断提高街居工作人员个人思想和作风建设;制定机关考勤和请销假制度,每年开展效能明察暗访不少于20余次,督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围绕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征迁安置。全面完成体育场提升改造项目、三院邮电宿舍项目、东航校的征收任务;完成大塘名门63户、蓝天星座18户安置房办证;完成金地阳光58户门面房安置、480户安置房办证;完成万象幸福里48户门面房安置、390户安置房办证。

立足环境提升,文明创建取得实效。以街道党工委为引领,逐步完善辖区三方共商共管机制,落实日常巡查,不断优化辖区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街道先后获得“蚌埠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

聚焦信访维稳,确保辖区和谐稳定。积极深化“平安”建设,持续加大扫黑除恶宣传力度,扎实开展治安防范和矛盾调处,切实维护辖区稳定和社会和谐,2018年街道被命名为“蚌埠市平安街道”。

落实服务民生,社会事业稳健发展。认真宣传各项政策,落实抚恤优待;认真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划生育严格实行“双目标”责任制管理;扎实推进再就业工作,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聚焦低保和临时救助,按规定做好低保户审核和申报工作,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十三五”以来,胜利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老城区基础设施、居住条件落后;二是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卫生、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

二、“十四五”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央、省、市、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胜利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拟定了“十四五”初步规划。胜利街道“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是:紧紧围绕“十四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从建设新阶段现代化中心城区入手,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产业强区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创新驱动迈出新步伐、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

三、“十四五”战略重点

(一)推动现代服务业优质发展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结合楼宇经济发展,按照“企业总部集中、高端要素集聚、服务体系发达、产业效应突出、创新氛围活跃”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胜利街道楼宇区位优势和服务优势,整合沿胜利东路和延安路周边区域,重点发展楼宇经济,提升楼宇经济“集聚度”,支持引导大型服务机构组织落户胜利街道。推进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业向高端化、精品化、便利化、体验式消费转变,支持华海又一城提高运营水平,实施蓝天路传统商业街区提升工程,打造精品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区。持续发展健康产业。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引进助餐、助洁等方面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引进相关护理专业机构开展居家老年人照护工作;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二)践行绿色发展模式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发展生态服务业,加快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金融服务、文化、健康、养老等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践行绿色实践,推动全社会逐步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广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塑料制品,打造“无塑城区”。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推行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

(三)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基于“城市双修”理念,进一步推动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大力推进公共停车场、充电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制定背街小巷风貌保护、改造规划,打造可漫步的风貌街巷。积极推进垃圾分类。严格落实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推进工程,积极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全力做好控违拆违。清理管控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存量,争创无违建先进街道。规范小区物业监管。着力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居民满意度。探索“共享物业”模式,老旧小区连片打包统一管理。加强文明创建工作。推动创建理念、市民素质、志愿服务、管理水平全面升级,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

(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征缴工作;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军人优抚、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做实做强基层治理。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为群众办事能力,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和力量,基本实现服务管理入“网”、服务管理责任到“格”,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加强街居队伍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健全考评体系、畅通晋升渠道。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全区“一张网”的基层社会治理网络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区警务室建设,推进巡警进社区,完善联防联控治理体系,推动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上游街社区打造杨长霞工作室,培育基层党建示范品牌;机场社区打造历史文化、双拥文化社区;体育场社区培育廉政文化,建立社区老年大学,发展老年文艺,联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健康大讲堂。抓紧防灾减灾工作。强化辖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加强应急演练和安全宣传,开展实名制、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有效防范化解辖区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隐患发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防疫指挥部工作部署,强化责任担当,务实工作作风,不断拉高工作标杆,守好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