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蚌山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09-21 16:07 来源: 蚌山区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2022年919日,蚌山区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了《蚌山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蚌山政秘〔202221,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残疾人这一困难群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保障残疾人民生,发展残疾人事业,根据蚌埠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及《蚌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并参照近年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惠残助残系列政策,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制定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保障残疾人民生,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打下更好基础的五年。编制和实施好《规划》,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改善残疾人民生、发展残疾人事业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

(二)持续提升残疾人事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需要。《规划》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坚持固根本、提质量,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分阶段展望了2025年和2035年的工作目标,并结合蚌山实际,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等方面,明确四项重点工作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区残疾人的保障和发展工作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基本的遵循。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安徽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以及《蚌埠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及《蚌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文件精神,区残联在起草前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筹备工作,全面总结我区残疾人工作的现状基础,重点分析我区“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面临的挑战、重点任务等,为《规划》编制打下基础。通过资料收集、比较分析等形式,形成了《规划》框架初稿。2022726日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了9家残工委成员单位以及10个乡街(社区中心)意见,对各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与多家单位进行进一步沟通交流,达成一致意见。2022612日,区十八届人民政府第九次常务会审议通过。2022919日,以区政府文件正式印发施行。(该文件经司法局初审,无需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

四、工作目标

“十四五”全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稳定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保质保量做优“民生工程”、全心全意做好“托养照护”、应保尽保做实“医保补贴”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多形式、多渠道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提升残疾人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康复服务质量,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大力宣传残疾预防工作,提高全民残疾预防意识。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实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行动,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身边化服务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和便利化条件。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有效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水平、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让残疾人少跑路、不跑路完善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政策和工作机制发挥残疾人专门协会开展服务残疾人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作用,加大残疾人工作者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残联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五、主要内容

《规划》从蚌山区残疾人工作实际出发,全面分析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形势任务,明确了“十四五”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设置11项主要指标,提出4项重点任务,设置9个重点项目专栏。

(一)从让残疾人生活有保障出发,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残疾人社会保险覆盖率和保障水平、基本住房安全等7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加强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与帮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推进乡村振兴工程中不断促进农村残疾人增收致富。二是加强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社会救助,加强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帮扶。三是着力增强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照护服务能力和服务功能。四是落实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等个人缴费资助政策,配合上级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残疾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五是推进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残疾孤儿保障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实施费用减免优惠并提供优先服务和支持性服务。六是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优先解决农村危房改造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住房安全问题,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七是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对残疾人的服务保障,提高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无障碍意识和救助能力。

(二)从让残疾人生活有尊严出发,提出完善法规政策、改善就业服务、维护就业权益等5条工作举措,促进残疾人的就业创业。一是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二是扩大公益性岗位供给,加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支持保障力度,支持和规范发展居家就业、灵活就业等适合残疾人的新就业形态。三是加强培训和就业的有效衔接。四是公共服务平台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开展就业援助服务。五是落实用人单位为残疾职工提供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无障碍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三)从让残疾人生活更有品质出发,围绕残疾人健康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发展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特殊教育保障、残疾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的9项工作安排。一是加强和改善残疾人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二是提高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标准住院医疗及社区免费服药救助标准,提高康复机构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推动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发展;四是提高社会残疾预防能力;五是大力开展残疾人教育。六是推进6项教育重点项目。七是丰富残疾人文化艺术生活,推动全民健身与残疾人康复体育深度融合。八是加大慈善事业发展;九是积极推进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四)从让残疾人发展环境更加友好出发,着力加强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权益维护、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等9项工作,全力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一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要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二是将残疾人作为公共法律服务重点对象,加大残疾人司法救助力度。三是加强与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场所、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四是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五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六是为残疾人提供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七是推进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八是提高残疾人办事服务水平;九是强化组织建设。

六、创新举措

精准康复再提升。继续实施困难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完善和落实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加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康复服务水平。

就业创业再拓展。落实残疾人就业保护、就业支持和就业服务制度,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社会保障再夯实。坚持政府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推动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改善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

文体生活再丰富。积极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增强残疾人体质。广泛动员残疾运动员,积极备战省、市残运会,特奥会。鼓励残疾人参加“残疾人文化周”“五个一活动”等文化活动。

助残服务再创新。推动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和行业管理。强全社会无障碍意识,加强无障碍监督,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

七、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蚌山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细化措施,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全面抓好规划的落实。加强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健全监管机制,强化流程管控,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完善、落实好残疾人事业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慈善捐赠等资金,形成多渠道投入格局。

政策咨询部门:蚌山区残联

联系人朱凤斌

联系方式:0552-20710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