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蚌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2-03-17 16:27 来源:蚌山区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2012年1月6日在蚌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高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2007年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蚌山发展史上很不平凡、意义特殊、成就巨大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和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负重拼搏、扎实苦干,顺利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国科普示范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区、全省新农合工作先进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区、全省人民防空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令人鼓舞,蚌山的综合实力跨上了新台阶。

(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3.3亿元跃升至2011年的33.7亿元,年均增长12.9%;财政总收入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8亿元,均是2006年的近6倍,年均分别增长42.3%4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是2006年的10倍,五年累计完成91.5亿元,年均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亿元,年均增长17.7%,总量约占全市三分之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7元,年均分别增长12.3%16.5%。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占比提高,排位前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  2.411.386.3调整为2011年的1.820.777.5,二产比重提高9.4个百分点。传统商贸业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百大购物中心、沃尔玛、光彩玉器城、清大德人等一批重点工程,启动汇金广场、投资大厦、商之都等一批重点项目。商贸市场不断繁荣,专业市场不断壮大,新兴实体不断涌现。百大购物中心运营当年实现销售额过亿元;商之都开业前三天,销售额近3000万,创造了新的商贸纪录,全区现已形成亿元市场5个,年交易额超100亿元。下大力气改变蚌山工业短板的局面,主导产业和工业大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被确定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被列为蚌埠市首位产业。传统工业发展持续壮大,和平乳业、鑫民玻璃、天诺包装等企业迅速成长,珠城水泥厂新合资公司已经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强劲有力,新威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成功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达产,创造了新威速度,刷新了蚌埠纪录,已成为全市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粮食连续多年实现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现代农业特色彰显,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甲鱼、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建成规模化农业主导产业基地5个,特色产业基地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个增加到7个,农业产业化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五年来,城乡建设累计投入15.2亿元,是2006年的30多倍。初步完成了淮河路中央商务区和城南新区规划设计,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即按照一主两翼发展框架,实施三大提升工程,建设“四位一体”的新蚌山。淮河路中央商务区稳步推进,提出了一个目标、双轮驱动、两条腿走路的工作思路,在建设皖北商贸中心的目标指引下,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本土企业做大做强与招大引强融合并举。城南新区在姜桥物流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上升到市级层面,作为城市重点发展的新区。目前,以路网、水电气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加速建设,以教育、医疗、行政办公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布局,拓展了蚌山新的发展空间。蚌西路、淮河路、朝阳路等主干道路拓宽提升,凤阳西路顺利打通,胜利路、中荣街、南山路维修改造完成。村村通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共完成村道改建1631公里、区乡道路222公里。开展城市大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主城区形象进一步提升,累计完成拆迁228万平方米。实施了大板楼、二马路、陶店片区、光彩大市场、张公山大塘等一批旧城棚户区改造项目,大板楼危房改造实现了三个满意,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和推广,建成红叶山庄、太平街、马场湖、典雅名邸等一批住宅小区。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得到加强,土地流转和农民安置工作有序开展。施徐、金圩等7个示范村和燕山示范乡项目全面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梅花山、杏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2011年又完成干渠清淤15万立方米。加强城市管理,集中开展城市综合整治,违法建设拆除、四小车辆专项整治、城市美化亮化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容市貌显著改观,2010年,城市管理工作一跃成为全市先进,2011年继续保持领先态势。

(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竞相释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来,实际利用外资4558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08亿元,年均增长57.9%;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及分支机构2个,促成沃尔玛、商之都、大连万达、新威电子、花鼓灯嘉年华、南京金鹰、香港华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项目签约、落户,引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五年累计新增私营企业1875户。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区属企业改制基本完成。财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街道财税服务所和专业市场管委会,协税护税、税收委托代征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平稳推进了教育、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全面推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获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批准项目5,专利申请量突破300件,2011年专利申请增速居全市第一。

(五)民生保障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广泛开辟就业渠道,统筹推进城乡劳动者就业。五年累计新增就业26022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203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75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5%下降至4.5%。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几年来,财政用于民生工程支出1.7亿元,年均增长53.4%,2011年就实施18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7956万元。不断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扩面力度,覆盖率均达98%以上。完成陈梁、陶店等4个村安全饮水工程,受益群众1万余人。为提高特殊群体生活水平,我们还突出抓了十个提高,即: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土地征迁补偿、计生政策补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金、企业职工基本生活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生活补贴、环卫保洁员待遇、廉租住房保障、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等标准。积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公众安全感指数稳居全市前列,被评为省级平安县区,连续五年没有发生重特大群体性事件,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氛围日渐浓厚。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强化,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圆满完成村居换届工作,顺利完成社区规模调整工作,社区数较原来减少35%,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完成校安工程重建和加固49600平方米。扎实推进规范化办学,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等次。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中国首届玉文化节,花鼓灯嘉年华入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光彩玉器城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南山文化市场被授予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共建成文化活动室25个和综合文化站2个,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在市十三届运动会上荣获金牌总数、奖牌总数、破纪录数和团体总分四项第一的辉煌战绩。加快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服务站18个、村卫生室22个,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五年控制在5‰以内。《蚌山区志》编撰工作基本完成。国防动员、双拥、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以及残疾人等工作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秩序保持稳定,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坚持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效能和效果。坚持依法行政,五五普法成效明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人民群众及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吸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27件、政协委员提案406件,办结率达100%。狠抓机关效能建设,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工作日志等制度,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强化问题解决才是硬道理,工作落实才是真功夫理念,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政府执行力明显提高。优化政务环境,认真抓好市长热线和政风行风面对面交办工作。加强目标管理和政务督查,促进重点工作任务快节奏、高标准地落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廉洁自律要求,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五级书记大走访蚌埠要崛起,我该怎么办活动,政府为民务实的形象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11年是区第十五届人民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区政府一班人坚持自我加压,勇于争先进位,工作措施、实际成效屡树蚌山标杆,经济运行、民生改善屡破蚌山纪录,征迁拆违、项目建设屡创蚌山速度,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总收入增长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4.4%,连续12个月增速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4%,增速居全市第一;引进到位资金40亿元,增长48%,增速居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2471万美元,增长350.1%,增速居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现进出口总额4500万美元,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2%。全年完成拆迁94.8万平方米,拆违42.2万平方米,交付净地3012亩,小张庄、嘉年华拆出了形象、拆出了士气、拆出了民心,成为全市征迁拆违的样板。张公山大塘D区作为全市拆迁体量最大、户数最多、人员最复杂的征迁项目,提前1个月完成市目标任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局面和谐稳定。总体上看,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全区综合实力不断跃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和谐社会建设加速推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方方面面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区各单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所有关心、支持蚌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拼搏进取,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比学先进、开阔眼界,用解放的思想指导干事创业,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做到又好又快,好中求快。三是必须坚持民生为本。始终将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千方百计把老百姓的事想细想全想周到、办实办好办到位,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四是必须坚持真抓实干。强化干部的责任心,发扬拼搏奉献精神,五加二、白加黑,不自满、不松懈、不畏难,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五是必须坚持稳定为重。认真履行信访第一责任,抓住源头苗头,抓好基层基础,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六是必须坚持团结奋战。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全区人民,包容共进,日益形成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浓厚氛围。大家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是难得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五年的成就是辉煌的,五年的经验是宝贵的。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没有任何理由停滞不前。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优,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财政总量不大,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存在;土地、资金、环保、征迁拆违等瓶颈制约还比较突出,加快发展的要素约束的压力不断加大;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着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少数干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思想解放还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经过多年的努力,蚌山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今后五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蚌山大有可为的发展期。把握得当,就能抢得先机、利及长远;把握失当,就会错失良机、影响未来。纵观全局,经济全球化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继续拓展,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实施,将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出台。随着高铁经济的全面到来,我省皖北地区振兴步伐全面加快,我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升。经过几年来的创新实践,我区的发展思路日趋完善,战略定位与时俱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全区上下人心思进,全民创业激情迸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呈现出崛起之态、振兴之势。但是也要看到,当前我们同时面临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形势低迷,我国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物价上涨较快,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我们正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全面转型的双重压力,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有效投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兄弟县区咄咄逼人的压力,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也不敢有丝毫的松劲。但只要我们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克服新困难、增创新优势,蚌山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以壮大总量、调优结构为主线,以促进和谐、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升级提速、争先崛起为总要求,以主城区、服务业、工业三大提升工程为载体,坚定不移地实施三产提升、工业扩张、城乡统筹、开放带动、民生优先战略,巩固提升中心城区地位,加快建设繁荣和谐美丽、宜业宜居宜游的新蚌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总的奋斗目标是:位次再前移,总量再翻番,水平再提升,即: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努力提升经济总量在全市的位次;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实现六个翻番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在城区保持六个领先,成为带动城区加速跨越的龙头、促进蚌埠争先崛起的先锋、皖北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城区,重振皖北第一商贸服务区雄风,再创蚌山发展新辉煌。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融合通达、追求卓越的蚌山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足的勇气、更实的干劲,促进经济发展大跨越、开放创新大突破、环境面貌大变化、幸福指数大提升!

经济发展大跨越。就是要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通过优化提升第三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做精做特第一产业,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区域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做大我区工业总量,力争五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以上。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精心打造淮河路中央商务区和沿东海大道商业副中心,引进一批国内外名企名店,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会展博览等文化产业,抢占文化高地,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优化功能布局,坚持项目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加快构建中央商务区、主城宜居区、城南新区和生态农业区四位一体的蚌山发展新格局。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全面建成以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一批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高地。

开放创新大突破。就是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更开阔的眼界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更大的改革力度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开放创新有机融合,改革发展互促互进。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委托代征机制,深入推进综合治税,不断增强基层乡街财力。狠抓机关效能建设,促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更多的中介服务组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新的农村治理机制。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质量,着力引进一批有影响、有潜力的重大项目,力争五年引进外资3.5亿美元,引进内资4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4亿美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把我区建成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竞显才华的基地。

城乡面貌大变化。就是要积极融入皖北中心城市大局,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规划与项目、建设与管理、拆迁与安置相统筹,强力推进城乡建设,基本完成主城区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任务。加快城南新区科学规划和有序建设,开辟城市发展新空间,打造生态人文居住区、文化科教创意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城市新名片。精心谋划城市设计,突出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大力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努力提升城市现代文明形象。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继续完善商贸、教育、医疗、居住、休闲、旅游等城市功能配套,聚集人气、做旺产业。扎实推进中心村建设。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着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新型村庄。有序推进社区整合撤村建居,推动近郊村居尽快融入城区。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区建设成极富现代魅力、极富创新活力、极富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城区。

幸福指数大提升。就是要大幅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坚持就业富民,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棚户区及旧住宅区、城中村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切实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范围,不断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全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失地农民保障政策,更加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和残疾弱势群体。继续实施民生工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扩大民生工程覆盖领域,把更多的财力用于公共服务,每年安排一批改善民生实事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区文化馆、图书馆,完善社区文化服务功能,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投入力度,着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扎实做好2012年各项工作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全面贯彻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和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更是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赢得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动权至关重要。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

财政总收入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招商引资增长20%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全力培育具有蚌山特色的产业体系,以产业的大提升,推动发展的大跨越。

全力培植新兴产业。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深入实施工业提升工程,紧盯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布局蚌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30%。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中政策扶持,要素优先保障,加快打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推进城市中环线、朝阳南路、延安南路、解放南路、姜桥路等重点路网建设,打通连结主城区的“血脉”,进一步提高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确保和平乳业园及12家首批入园企业建成达产。加快新威科技产业园二期建设,力争建成投产,发挥带动效应。全年园区力争引进电子信息项目3个以上、新材料项目3个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年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18%以上。积极争创全省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在主城区,着力引导大集团、大企业开发建设以城市综合体为引领的大型高档商业地产。加快蚌埠万达广场建设,推进二期超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积极促成南京金鹰、香港华地、银泰百货、苏宁集团、雨润集团等企业落户,全力支持合百大集团、天洋集团、华运集团等本土企业改造升级,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商业布局。在城南新区,高起点总体规划,围绕重点项目配套和路网建设,积极做好高档住宅业、商贸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项目谋划、储备和引进,力争全年2个以上高端项目落户。以花鼓灯嘉年华开园运营为契机,加速旅游配套资源开发,推进二期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生猪、水产、蔬菜等主导产业。加强区域基本农田保护,积极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鼓励以股份合作、土地租赁等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家、规模经营面积3000亩。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发展内涵由单纯注重一产向接二连三协调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和服务,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统筹抓好造林绿化、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打造以田园游、生态游、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品牌。

(二)推进开放创新,着力增创区域发展优势。

突出外向带动,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开放型和创新型经济,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扩大开放领域,创新招商方式,落实招商责任,优化引资结构,提高招商质量。坚持把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将淮河路中央商务区、城南新区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战场,发扬盯、拼、抢的劲头,力争招商引资突破50亿元,外资突破3000万美元。突出招大引强,瞄准全球500强、国内2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展开大强度、高密度招商,力争有1个高新工业项目和2个高端商贸项目落地。全力推介电子信息产业,重点跟踪华为公司、华硕电脑、大同电子等知名企业,促其尽早落户。坚持领导带头,加强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招商日招商周招商月活动。加强招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项目引进的档次和成功率。严格实施考核,加强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提高招商项目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扩大招商引资实效。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坚持投资拉动,不断扩大有效投入,全年实施重大项目89个,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亿元。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坚持区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全力搞好环境优化和项目服务,切实做到领导包保零距离、跟踪服务零缺陷、建设运营零干扰、解决困难零缺位。开展定期观摩巡查活动,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蚌山投资大厦、南山郦都、中贝大厦、商之都要全面竣工,新威科技产业园、和平乳业园、天诺包装二期要全面达产,大连万达、汇金广场要加快建设,钓鱼台农贸市场、燕山投资大厦要开工建设,所有省“861”和市“3461”项目要确保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加强项目储备立项,实行项目动态管理,逐个项目建立明细台账,做到月月有新项目开工、阶段有项目投产达效。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实施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休假制度,激励干部职工奋发工作。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街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增强和壮大基层财力。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增强财政调控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土地使用等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三)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优化生态宜居环境。

更加充分地发挥区位优势,统筹推进城乡现代化建设,使蚌山主导功能更加完善、生活品质更加优良,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倾力打造城南新区。今年是新区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密集开工的一年,花鼓灯嘉年华将开业运营,二中新校区、市工商大厦、医药大厦将正式开工,解放南路、延安南路、朝阳南路、中环线等主干道路和黄山新苑、燕山新村、航华嘉苑等安置房开工建设,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继续发扬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的精神,加快燕山路、蚌西路、嘉年华周边等区域征迁进度,按时完成所有征地拆迁任务,确保各项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同时,针对新区人口激增、管理区域加快扩张的新态势,统筹抓好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农民转型、借力发展等各项工作,努力把城南新区打造成为引领蚌埠、示范皖北的产业集聚新高地、城市管理样板区、平安和谐的最佳宜居区。

全力加快主城提升。按照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开发一片、提升一片的要求,加快主城区旧城改造,全面完成城市三年大建设目标任务。全年安排大建设项目25个,总投资近40亿元。继续保持征迁拆违的强劲态势,全年确保完成拆迁10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2400亩。基本完成沈圩村、米亚三期、升平街东侧区域等征迁任务,启动实施东海大道两侧4S店、无线电总厂及周边、蚌西路及燕山路两侧、公栈路区域、蒋岗巷、中百小区等改造,坚持走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总结经验,吃透政策,确保实现快速拆迁、和谐拆迁。大力推进绿化亮化工程。加强道路绿化、游园绿地建设,提升城市主干道、出入口绿化亮化品质。

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坚持服务居民、造福群众,以社区整合为契机,以示范社区创建为载体,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结合主城区改造,积极推进标准化社区建设,改善社区服务环境。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强化培训学习教育,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在条件成熟的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办事大厅试点,逐步实现一体化管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全面提高创建水平。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从今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街面管理网格化、社区管理物业化和城市管理数字化,巩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重点开展交通秩序、书报亭、生活小区、店招店牌等专项整治。继续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强化属地管理,加强源头防控,严格责任追究,遏制新生违建。优化环卫保洁队伍结构,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构建科学高效的环卫工作体系。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着力解决环保突出问题。

(四)加强民生保障,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大民生工程的财政投入,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加强资金拨付、实施进度、后期管护等环节的管理,促进工程类民生项目顺利推进并切实发挥效益。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造提升农贸市场,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抓好菜篮子工程,扩大农超对接范围,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坚持富民优先,实施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完成区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加快龙湖小学、纬二路小学改办幼儿园和南山郦都配套学校建设步伐。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实施文化产业带动工程,加快花鼓灯嘉年华、光彩玉器城等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完成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社区文化站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加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严厉打击两非案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化社区科普益民行动,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深入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民族宗教、统计、审计、人防等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推动自主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下达目标以内。巩固和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构筑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做好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困难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工农路五号区、红旗二路五巷、宏业村老十栋等安置房建设,发放廉租房补贴3000户,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80套、公共租赁住房300套。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巩固平安蚌山建设成果,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大调解机制,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处置工作,及时疏导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严格属地管理,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及时处置各类信访案件,妥善处理信访积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增强公共安全保障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五)履行政府职责,着力塑造务实为民清廉形象。

新起点、新目标、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自我加压、卧薪尝胆的精神,更好地承担起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倾心尽责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牢记宗旨,努力建设情系百姓的为民政府。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创新,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满腔热情地服务群众。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市长热线、市民心声、区长之窗工作,及时妥处群众诉求。关心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多办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善谋实干,努力建设创新求进的高效政府。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激情、奋发进取的斗志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敢作敢为、敢闯敢试、敢抓敢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办实事、求实效。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集中精力攻难点,扑下身子干事业。着眼争创一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创新性,开阔视野,放远目光,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创出特色、打造亮点、树立标杆。

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尽职尽责的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认真贯彻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虚心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全面推行目标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政务督查力度,鞭策各级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从严治政,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自觉践行《廉政准则》,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风清气正、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蓝图,令人振奋;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埋头苦干,为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的新蚌山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