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蚌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4-03-06 14:41 来源:蚌山区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2013年12月25日在蚌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完成情况

即将过去的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经受住复杂经济形势严峻考验,开启皖北首善之区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和全区人民一道,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目标要求,大力弘扬先进思想文化,持续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加快、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全省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全省机构编制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紧扣发展第一要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10.5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亿元,增长3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5%;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利用投资37亿元,增长35%;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8406元,增长16%。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总量进位、逆势上扬,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增速均居全市前三位,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其中财政总收入跨上10亿元台阶,居于全市第四位,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更是居于全市第三位,跃居6区之首,取得历史性突破。

(二)坚持项目引领不懈怠,发展后劲日益凸显。

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务项目。新开工重点项目34个,竣工19个,完成总投资73亿元,“3461”项目共完成投资36亿元。全市瞩目的万达广场盛大开业,该项目是我市迄今为止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商业配套最齐全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开业后前3日交易额达2000万元,创造了蚌埠市商贸新标杆。晟光科技二期、天诺包装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汇金中央水城、区卫生综合楼等项目主体封顶;天洋国际大厦、汇精模具基地、万方新都会、金鹰生态园、佳源东方都市等项目加快建设;万达二期、钓鱼台生活城、嘉年华二期、科技创新产业园一期、合百大高端购物中心、新型感温显示计、公安技侦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创新项目服务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项目帮办中心,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投资商花最少的钱、走最快的流程、享受最优质的服务。

(三)坚持招商引资不放松,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矢志招大引强,积极参加皖台经贸交流、“百家名企进皖北”等活动,大力开展招商推介,通过以商引商、上门招商、驻地招商,相继引进台湾义美、香港巨力旺、上海鹏欣、浙江恒迪等大企业集团,投资均在20亿元以上。全区新引进兆德TC生物技术暨生物医药等亿元以上项目10个,招商协议引资总额达200亿元。深入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力度,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落户蚌山。全年新增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项国家项目,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获专利权质押贷款1000万元,各类科技扶持资金超百万元。加强政银企合作, 3家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8.5亿元,4家担保公司新增融资性担保类业务16.5亿元,较好地保障了中小企业融资发展需求。加强融资平台建设,中欣公司全年成功融资1.5亿元。与城投公司合作申请的国开行3.6亿安置房建设贷款也已获批。

(四)坚持征迁拆违不松劲,城区建设保障有力。

坚持以人为本,发扬善打硬仗作风,靠机制、靠智慧、靠方法积极稳妥推进。全年共实施征迁项目42个,拆迁面积140万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占目标任务的125.3%;交付净地项目35个,为城市建设发展腾挪空间5300,占目标任务的103.5%。实施了迎宾大道两侧、黄山大道两侧等影响大的地块征迁,无线电总厂周边及光彩大市场提升改造一期征迁基本完成,啃掉了华美嘉园、沈圩城中村等多个征迁硬骨头,解决了雅郢新村、升平街东侧等征迁遗留老大难,启动了蚌埠最难的征迁项目二马路市场提升改造和全市首家事业单位改制项目南山宾馆改造。在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征迁引发的恶性事件,真正实现拆得快、拆得好、拆得稳、拆得和谐,征迁“蚌山模式”得到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赞誉我区征迁“领导推动机制好、内部力量整合好、前期工作准备好、外部环境对接好”,并把“四好征迁法则”向全市推广。进一步完善防违控违工作机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新生违建。由于征迁好、快、稳,一批好项目、大项目顺利落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得到进一步完善提升。

(五)坚持城南新区出形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实施“疏筋通脉”工程,不断完善新区功能,提升新区的核心吸引力。解放南路、延安南路等6条道路建成通车,朝阳南路二期开工建设,城南新区路网框架全面形成。二中新校区、公交枢纽站、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上海长征医院蚌埠分院正式落地,新区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财政收入1.9亿元,城南新区成为我市“四大新区”中功能最完善、发展又好又快的板块。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新增设施蔬菜300亩,土地流转面积2330亩,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意愿,投入近千万元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完成旧房整治120余户,集中建设的60户农宅年底即可入住。

(六)坚持民生优先重保障,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全区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5.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1.7%。公共文化场馆开放、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等32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00人、再就业63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工农路五号区、宏业村老十栋等安置房项目竣工交付,航华嘉苑、燕山新村等保障房项目加快建设,中百小区等4个项目即将开工。新开工安置房44万平方米,竣工30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176套、公租房468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646户。改造背街小巷4条。城市管理持续深化,市容环境不断提升。实施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实现保洁常态化、管理规范化,“两站一中心”初步建立,天桥大院、大舞台小区等10个老旧小区环境得到提升。启动“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开展绿满珠城行动,完成造林面积1600亩。

(七)坚持社会事业再提升,公共服务日趋完善。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蚌山小学南校区投入使用,一实小北校区主体封顶,新建公办幼儿园4个,新增民办幼儿园1个。成功举办全省小学校长第26届年会,社区教育工作荣获教育部表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青年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蝉联省级示范中心。成功举办区第五届旅游文化节,创建国家2A3A4A级景区各1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城市生活e站”缤纷多彩。精神文明建设再创佳绩,涌现出17名中国好人,居全市第一位。大力发展志愿者组织,开展革除陋习系列活动,城市文明指数和市民文明素质得到较大提升。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我区运动员席博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勇夺21银,是我省唯一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和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突发事件处置得到加强。认真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深入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接待群众2000余人次,约访和专题接访126人次,39件信访积案得到成功化解。“六五”普法扎实推进,法律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大力开展重点领域隐患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双拥等工作富有成效,统计、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区志、档案、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八)坚持提速增效作表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出台“密切联系群众、强化工作落实”二十项规定,区级领导带头承诺、带头践行。开展“三个怎么做”大讨论活动,全区上下的发展意识和“首善”意识进一步增强。坚持依法行政,健全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等议事制度,政府决策程序进一步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9件,政协委员提案79件,面商率、办复率100%。借助“12345”政府服务热线、政风行风面对面等平台,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启动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扎实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强化目标考核和绩效管理,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区本级预算执行、政府投资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树立了政府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2013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肩负着加快蚌山发展的重任,承载着全区人民的热切期盼,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着力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向全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我们在困难中实现了较快发展,在奋进中坚定了必胜信心,在实干中铸就了新的辉煌。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向驻区部队、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蚌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任务十分艰巨;城市形象提升的重点攻坚与老城区产业提升的项目落地关乎全局,征迁拆违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拐点;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经济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各种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叠加,维稳压力依然较大;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差距,一些干部创新意识不强、进取精神不足,服务质量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决不回避,努力把各类问题解决好、把各种矛盾化解好、把蚌山的事情办得更好!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冲刺年。改革任务艰巨,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审视当前宏观形势,尽管环境错综复杂,面临困难仍然很多,但更应当看到,国内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企稳回暖的局面已经形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下,改革的红利、市场的红利将集中释放。省委、省政府实施皖北振兴战略,蚌埠正加快皖北特大型中心城市建设,打造皖北核心增长极。当前的蚌山,正处在经济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和跨越赶超的关键期,只要我们保持这股精气神,抢抓机遇,趁势而为,扎实工作,争先进位,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打造蚌山经济升级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全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提速增效、跨越赶超为主题,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在壮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优化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

财政总收入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招商引资增长2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市定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以上指标增幅确保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是立足蚌山发展的需要,既实事求是,又自我加压,更是政府勇于担当的体现。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安排,明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走符合蚌山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做强经济实力。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商贸是蚌山立区之本,是我区最大的资源优势。要始终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以东海大道为主轴线,以淮河路中央商务区和城南新区为两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引进和实施,实现“主城提升、两翼齐飞”。深入推进批发市场划行归市试点,推动二马路市场、太平街市场转型升级,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实施嘉年华二期、金鹰生态园等项目,全方位拓展文化旅游业,全年旅游五项指标均增长30%以上。全力支持本土商贸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速集聚一批高端商贸服务业项目,打造皖北高端商贸服务业集聚中心。借助蚌山金融中心平台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典当、小额贷款和担保公司,打造金融类金融集聚中心。加快引进企业总部、电子商务、中介咨询、金融服务等新兴业态,壮大楼宇经济规模,打造总部楼宇经济集聚中心。深化全省商贸示范区建设,新建特色商业街2条,特色商业街区1个,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8户。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扩张。工业是蚌山强区之要。积极培育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工业产业,强化要素保障,重点选择2家新兴企业进行培育和支持,着力打造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加快工业起步区建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及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建成投产科技创新产业园一期、汇精模具基地、新型感温显示计等项目,开工建设巨力旺食品观光产业园、美国兆德TC生物技术暨生物医药项目,全力争取瑞仪光电、中华映管、志高空调等项目早日签约落地,推动工业再上新台阶。扎实开展企业服务拓展年活动,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企业创新,推动区内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巩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成果,建设创新型城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基地,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力争再增1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入园企业服务与管理,促进企业提速增效,把一些企业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厂房腾出来,转给新引进的优质项目,促进新落户企业快速投产并产生更大效益。积极拓展园区空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拆除一批散居村庄,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新增个体工商户2100户以上。

全力做好三农工作。利用近郊优势,突出精品和特色,注重农村生活风貌和乡土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借鉴工业理念,创建梅花山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启动园区规划编制,加大园区招商力度。加强土地流转工作,做优金鹰生态园、海上明珠农业科技园、绿艺农林旅游文博园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开工建设格林亲子教育农庄、富硒康农场等项目。结合梅花山绿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打造5000亩经果林观光项目,尽快实现农业旅游新突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二)以扩大有效投入为重点,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项目带动,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水平,积极破解要素制约,再掀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高潮。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主攻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注重产业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集群、支撑效应。坚持和完善区级领导带队招商制度,加强招商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企业和商会作用,举全区之力、借全市之势招大引强。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前瞻研究,实施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和定点招商,切实提高招商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文创智慧城、巨力旺食品观光产业园、志高空调区域配送中心项目落地。紧盯航嘉电子、亚旭电子、国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重大在谈项目,争取早日签约。全年到位资金50亿元,增长25%以上;其中外资1亿美元,增长25%以上。确保引进3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至少1个要确保落地。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抓手,始终抓住不放,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早日投产见效。全年安排重点项目81个,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力争投资冲刺100亿元大关。加快万达二期、嘉年华二期、汇金中央水城项目建设,建成运营万达五星级酒店、嘉恒室内水公园、汇金大商业项目。快速推进天洋国际大厦、合百大高端购物中心、钓鱼台生活城、万方新都会、佳源东方都市、公园城邦商业综合体、雪华广场项目,三产提升再添靓丽风景线。开工建设鹏欣水游城、光彩大市场提升改造、二马路精品城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蚌山高端商贸服务业再树新标杆。坚持区级领导包保,实行每月一调度,推行项目挂图作战、限时推进、销号办结制度,始终保持强势推进的态势,努力形成签约、在建、竣工的梯次推进格局。

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强化土地报征工作,多方运作资源,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全年力争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支持推动辖区担保公司增资扩股,新增小额贷款或担保公司1家以上,全年发放担保贷款30亿元以上。加强财源建设和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成立区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强化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着力提升国有资产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合作,不断做优、做强中欣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成立城南投资发展公司,使融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化与金融部门和企业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三)以提升城区品位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全力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强力推进征迁拆违。继续加强征迁一线力量,强化督查调度,做到尽早拆成净地出形象,尽快拆出空间落项目。全年实施征迁项目24个,完成征迁70万平方米以上,交付净地3000亩以上。确保无线电总厂周边、光彩大市场沿东海大道、二马路周边等地块完成征迁,交付净地,顺利挂牌出让;尽快启动燕山路两侧,城南新区部分城中村改造的征迁工作。继续保持违建防控高压态势,实现巡防、拆违、督办常态化,确保新生违建零增长。

加快建设城南新区。坚持规划引领,围绕生态人文居住区、文化科教创意区、新兴产业聚集区的产城一体目标定位,编制完成城南新区40平方公里扩面规划工作,构筑大城南发展格局。建立市容环卫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新区环境水平。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朝阳南路二期、中环线城南段等道路建设,完成道路建设8公里。完成航校输油管线迁移。加紧与恒大集团、日本三丽鸥等企业洽谈对接,力争再落地一批高端新兴产业项目。完成姜桥路10KV配电网及开闭所建设,加快推进“千万加”农贸市场、黄山大道消防站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区全年确保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增长40%以上;财政收入2.28亿元,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16.8亿元,增长4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20%以上。

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坚持先易后难、尽力而为原则,多方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老城区改造,再掀大建设高潮,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形象。全年实施城市大建设及棚户区改造项目53个,其中计划新开工33个,大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重点抓好宏业路两侧铁路老宿舍、马场湖、蒋岗巷、公栈路等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实现老城区环境整体优化提升。全力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荣盛园小区、龙源小区等20个老旧小区整治,让百姓的居住环境更美好。加快安置房建设步伐,全年新开工安置房40万平方米,竣工30万平方米,逐步实现以房等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五位一体”,打造生态文明蚌山。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拆墙透绿、拆违补绿、退地还绿等增绿工程,新增绿地1.5万平方米,完成3个新建小区绿化工程,争创省级园林生活区2个,加快陶山植物园建设。开展城市管理创新提升年活动,继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整治占道经营等顽疾问题,狠抓渣土车辆管理,提升市容市貌。大力推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用地保障能力。加快孙家圩子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深化“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开展第二轮绿满珠城行动,全面提升城乡文明形象和人居环境。

(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发展为民,创新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件事情,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提升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引导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积极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建立以城乡低保制度为核心,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临时救助为补充、并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一体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完善养老助老体系,推进养老服务行业化管理,探索日间照料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工作,落实廉租房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开工建设350套公租房。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确保一实小北校区8月底交付使用,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工建设。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进一步巩固教育强区地位,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区疾控中心项目建设,争创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蚌山特色的文化品牌和知名企业。深入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启动区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以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为抓手,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水平,稳妥推进生育政策调整落实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工程,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争创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积极发展民族宗教、青少年、妇女儿童事业,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外事侨务、史志、档案等方面工作。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区直管社区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示范社区创建,完成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深入推进平安蚌山、法治蚌山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科学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六五”普法教育,积极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加强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引导,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大调解工作机制,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全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和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提高安全监管水平,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必须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创新服务方式,提升行政效能,加快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政府。

改革创新,转变职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所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力抢抓机遇,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在发展中用自我革新的胆魄和智慧,开辟改革新境界,抵达发展新高度。主动对接、先行先试,创造性地落实经济制度、财税体制、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领域改革任务。积极探索项目帮办服务机制流程、城南新区管理运行机制、环卫体制、投融资管理体制、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创新,切实把改革释放的红利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牢记宗旨,务实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多办打基础、利长远之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深入基层一线,访民情,听民声、摸实情,真正下到田间地头询问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忧”,深入工厂车间倾听企业生产经营的“难”,来到项目一线了解项目推进中的“结”,沉到街道社区掌握居民群众心中的“怨”。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接受监督,依法行政。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执法监督,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积极推行网络问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发展实际、时代要求、群众愿望。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提高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

转变作风,提升效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力倡导“我负责,我来办,马上办”理念,坚决做到该办的事情迅速办、特殊的事项变通办、外地的经验参照办,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环境。加强机关作风秩序整治,努力提升政府全体工作人员把握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始终保持奋发向上、顽强拚搏的激情,雷厉风行干事,对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对认准的事情,不唯条件,不去争论,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加强目标管理和效能督查,强化督查结果运用,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强化自律,清廉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各项规定,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力戒奢靡之风,要想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政府就必须过紧日子。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控减行政成本,把更多的物力、财力和精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树立廉政勤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蚌山的发展任重道远,人民的期待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蚌山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美好幸福的皖北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