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街道:精准回访听民意 优化服务暖人心
为深入“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实施成效,切实保障辖区残疾人合法权益,近期,天桥街道残联以“听民声、解民忧、优服务”为目标,全面开展满意度专项回访工作,通过精准调研、闭环整改,推动托养服务提质增效,让民生暖阳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生活。
多维布局,构建全链条回访体系。街道残联立足服务实际,构建“三位一体”回访模式,确保调研数据全面精准。在回访范围上,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重点针对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等托养群体,涵盖居家托养、日间照料、寄宿托养等各类服务形式,累计回访服务对象5户,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回访方式上,采取“实地走访+电话回访+记录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工作人员深入残疾人家庭,通过面对面交流、服务、观察居家环境等形式,直观掌握服务实况,在评估维度上,围绕政策知晓度、服务规范性、内容实用性、态度满意度等核心指标,涵盖服务频次、服务态度、心理疏导等关键环节,形成全方位回访评估体系。
聚焦需求,精准捕捉服务痛点难点。回访过程中,工作人员以耐心细致的沟通传递关怀,重点关注服务对象的真实体验与实际需求。家住喻义巷社区的残疾人齐老师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道。“服务人员帮我打扫卫生、配送生活日用品,真是太感谢了!”据统计,本次回访中,服务对象及家属对生活照料、康复指导、心理疏导等核心服务的满意度达100%,大家普遍反映托养服务有效减轻了家庭照护压力,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与精神状态。
闭环整改,推动服务质量迭代升级。为将回访成果转化为服务实效,街道残联迅速启动“反馈-整改-回访”闭环管理机制。针对收集的问题,第一时间整理反馈给区残联,由区残联明确第三方机构整改时限与优化标准,同时,街道残联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3条,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个性化服务需求突出,二是服务时间需优化,部分家庭因照护人工作时段冲突,希望调整服务上门时间;三是专业能力待提升,希望加强服务人员的康复护理专业培训。针对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现场建立“一户一档”动态台账,详细记录需求清单与改进建议,确保问题件件有踪迹、整改有方向。
下一步,街道残联将以此次回访为契机,持续深化“阳光家园计划”服务内涵。一方面,完善个性化服务体系,依托“一人一档”数据库精准匹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强化服务机构监管,将满意度评价纳入机构考核核心指标,推动形成“需求精准对接、服务专业规范、监管闭环有效”的托养服务生态。
皖公网安备 340300020003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