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街道多举措规范游商摊贩管理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游商摊贩既以其灵活、便捷的特性为市民生活增添了烟火气息,也因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问题,成为城市治理的一大难题。蚌山区青年街道紧紧围绕“为民、惠民、靠民”的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管理+服务”并重的新模式,努力平衡“市容”与“繁荣”的关系,统筹城市“面子”与民生“里子”的和谐统一。
加强巡查管控,筑牢规范经营防线街道组织综合执法队员,对主次干道、学校周边、早点群、背街小巷等游商摊贩聚集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聚焦无证占道、乱扔垃圾、油烟扰民等行为,对违规摊贩进行耐心劝导与政策宣传。同时,建立“分片负责、定时巡查”工作机制,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从源头上遏制违规经营现象。
坚持疏堵结合,推行分类管理机制。一是科学划定“疏导区”,实现有序经营。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街道利用闲置空地、断头路等场所,在不影响交通、市容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临时疏导点。对入驻摊贩实行备案管理,明确经营时间、卫生标准及安全责任,推动摊点由“无序流动”转向“有序聚集”。二是严格划定“严禁区”,守住管理底线。将学校周边、主次干道、重要广场、消防通道等区域明确列为禁止摆摊区,通过增派巡查力量、实施错时管理、加装监控设备等方式,保持常态化高压管控,保障城市秩序与公共安全。三是精准整治“重点区”,遏制问题回潮。针对居民反映强烈、问题易反复的重点区域,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对屡教不改的违规经营行为,以及涉及食品安全、噪音油烟扰民等问题,坚决依法查处,巩固治理成效。
优化服务引导,推动共建共治格局。一是强化宣传沟通,提升政策认同。工作人员转变理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通过发放告知书、现场沟通、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向摊贩宣传城市管理法规与食品安全要求,积极争取理解与配合。同时,向市民公示疏导点信息与管理要求,引导至规范点位消费。二是创新物业参与,提升管理效能。在奋勇巷早餐街试点引入物业公司,通过公开招标实施规范化管理,合理规划停车位并依法收费,将经费用于街巷日常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持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下一步,青年街道将继续深化“疏堵结合、精细治理”模式,动态优化疏导区设置与管理措施,积极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努力实现城市环境、民生需求与摊贩生计的互利共赢,为建设更具温度、充满活力的宜居街道持续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