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街道:蚊虫防治进社区 健康守护暖人心
夏日炎炎,蚊虫渐多,不仅干扰居民日常作息,更可能传播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传染病,给群众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为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的蚊虫防治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防蚊灭蚊方法,青年街道特别邀请蚌山区疾控中心专家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科学防治蚊虫,共筑健康家园”的知识讲座。辖区居民、物业、社区工作人员等30余人到场参与,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互动交流热烈。
专家通过PPT展示了蚊子的生命周期图,清晰地向居民介绍防治蚊虫的关键突破口,深入解析不同种类的蚊子习性不同,比如库蚊喜欢在污水中滋生,伊蚊(俗称“花蚊子”)则偏爱小型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树洞等,而这些正是居民生活中容易忽视的“蚊虫温床”。重点讲解了蚊虫作为“病媒生物”的危害,“这些疾病大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做好防蚊工作,就是切断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在居民最关心的“如何防蚊灭蚊”环节,专家给出了一套“家庭 + 社区”的立体防治方案。
针对家庭防治,他建议从“清源”和“防护”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定期清理家中积水,比如及时倒掉花盆托盘里的积水、疏通下水道、加盖水缸和垃圾桶,让蚊子‘无处产卵’。其次,安装纱门纱窗能有效阻挡蚊子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傍晚和清晨蚊子活跃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涂抹正规厂家生产的驱蚊液,穿长袖衣裤。”他特别提醒,家中使用杀虫剂时要选择低毒、高效的产品,喷洒后关闭门窗半小时,通风后再进入,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对于社区公共区域的蚊虫防治,专家强调“群防群控”的重要性:“物业要定期对小区绿化带、下水道、垃圾中转站等区域进行消杀;居民发现社区内有积水洼地、废旧杂物堆积等情况,要及时向社区或物业反映。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蚊虫密度。”
小小蚊虫关乎大健康,一场贴近民生的知识讲座,不仅传递了科学的防治方法,更是践行“健康社区”建设的具体举措。青年街道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办好一件件民生“小事”,用实际行动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