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乡:“三管齐下” 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沃土”
近年来,蚌山区燕山乡坚持把人才作为乡村发展关键因素,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提升、人才反哺”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积极推进人才培育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与动力。
广筑“梧桐巢”,引得凤凰栖。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理念,成立政策宣传、摸底排查、联系包保、人才服务4个人才工作小组,制定人才工作方案,深入19个村(居)开展中央和省、市、区人才政策宣传30余次,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搭建多元引才平台,吸引各方人才汇聚。2024年以来立足资源禀赋,盘活定庵村原金鹏养殖园闲置土地打造170亩耘耕生态农场,依托孙家圩子村红色文化成立旅游发展公司,发展机场新村赤松茸、香菇种植项目,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吸纳专业技术人才,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
精育“成长林”,赋能人才。牢固树立“本土的人培育本土的人才”理念,按照“建标、摸排、建库”原则,紧扣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依托“雁归珠城”聚才行动,定期更新完善7800余名乡村人才信息台账,精准掌握在外人员现状、结构、流向,实现“一人一档、一村一策”动态管理。开展常态化人才资源摸排,结合特殊时间节点,以人才返乡探亲为契机,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微信联络、座谈联谊等方式开展人才信息摸排、统计工作。截至目前通过微信电话联络、上门走访400余人次,摸排返乡人才7人,举办乡贤人才座谈会3次,收集乡村振兴方面“金点子”100余条。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三年培育计划,培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66名,差异化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勤浇“反哺花”,绽放振兴景。围绕“政治教育、能力提升、业务培训、岗位锻炼”4个方面,采取集中学习、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现场教学、技能培训等方式,对乡村年轻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分门别类开展培养教育,先后承办冬训春训农村党员专题培训班2期,实现580余名农村党员全覆盖。依托定庵村耘耕生态农场联合安徽科技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20亩田间实训基地,邀请农业技术专家通过“田间问诊”等方式攻克农业技术难题,开展“田间课堂”“地头培训”20余场,惠及300人次,推动薄稻米、玉米、蜜薯、黑花生等提质增产,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智力保障。此外,还积极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2025级5名村“两委”及后备干部已入学安徽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