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山区燕山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蚌山区燕山乡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品牌”的思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调优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调优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之策。燕山乡确权土地面积4.4万亩,农民长年耕种“一稻一麦”,经济收益有限。小麦耕种面积更是逐年递减,一半以上土地抛荒,农民增收乏力。“十四五”期间,为促进农民增收,应当围绕“调优结构,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培育龙头,鼓励龙头跟着市场走。力争一年培育一至两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主体,通过认真调研,大胆探索,勇闯市场,科学选种,提升经济效益;调优产业,助推产业跟着龙头走。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下,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推广适度规模种植,规划“一村一品”,持续调优种植结构;联动农户,引导农户跟着产业走。在市场主体引擎作用发挥下,因地制宜探索多业联动,推进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紧密合作的形式,解决农业农村相关利益主体融合发展的问题。
改变种植模式,延伸产业链条。规范发展设施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全乡现有设施农业主体27家,涉及稻田育种、农业种植、苗木种植等多个领域。“十四五”期间,燕山乡将在上级农业和自然资源部门的监管指导下,规范审批和发展设施农业,力争相关主体达到40家以上,杜绝“大棚房”反弹,真正为农业发展提供好配套服务和政策监管。大力发展大棚种植,燕山乡位于城乡结合部,物流成本低,距离商超等市场主体近,发展大棚种植具备一定优势。建议区乡两级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加大扶持力度,打通银农对接通道,助力农户申请金融贷款;安排专项资金,奖励扶持示范基地;搞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打造农业特色品牌;适度发展观光农业。燕山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辖区旅游观光要素资源集聚,因势利导利用蚌官路、蚌刘路两条主要干道,结合渡江战役纪念馆、蓝莓庄园、海上明珠、国药基地等园区,满足市民观光、休闲、消费的功能需求,是燕山乡下步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燕山乡已拿出800亩土地,在孙家圩子村与森升园林合作打造“一分良田”项目,且已初具效果。下一步,燕山乡将和企业深入沟通、总结经验、推广复制,促进观光农业取得长足发展。
打造美丽燕山,统筹城乡发展。优先做好孙家圩子村全国红色试点村建设的文章,中组部把孙家圩子村列为全国红色试点村以来,市区两级高度重视项目规划、设计、征迁、建设等相关工作,各级领导密集调研指导,为孙家圩子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下一步,燕山乡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精心规划,密切配合,高效执行,擦亮红色品牌,力争把该点打造成蚌埠市乃至全省的一张亮丽风景名片。重点做好田荣、孙家圩子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文章,2021年燕山乡将同步建设田荣、孙家圩子两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将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突出特色,达成目标,争取在明年通过省级验收。坚持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文章,持续保障投入,在村庄清洁行动百日攻坚成果基础上,围绕“美化、亮化、净化、硬化、绿化”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坚持项目为王,提升发展能级。抓住政策机遇,全力以赴完成王巷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作为蚌埠市唯一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政村试点,燕山乡吃透政策,规划先行,比选模式,加强借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把握难得的政策机遇,敢闯敢试,以王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机遇,为下一步乡域整治试点积累经验,打下基础。要提升项目动能,千方百计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搭上南部新城建设“顺风车”,配合区委区政府建好集体经济产业园,盘活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以产业项目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分享到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