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1954年11月1日试行义务兵役制后至《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实施前入伍,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未享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籍退役士兵。
农村籍退役士兵的界定为,退役时落户农村户籍目前仍为农村户籍、退役时落户农村户籍后转为非农户籍的人员
材料名称 | 来源渠道 | 材料类型 | 纸质材料份数 | 材料形式 | 材料必要性 | 填报须知 | 材料填写样本 | 其他说明 |
---|---|---|---|---|---|---|---|---|
个人申请书 | 申请人自备 | 原件 | 原件1份 | 纸质 | 必要 | 真实、完整、有效 |
示例样表 |
查看 |
户口簿
该材料已关联电子证照,如果申办时提醒您已有电子证照,则该材料可以免提交已关联电子证照 |
申请人自备 | 原件 | 原件1份 | 纸质或电子 | 必要 | 确保填写内容准确、真实、可靠 |
示例样表 |
查看 |
退伍证 | 申请人自备 | 原件 | 原件1份 | 纸质或电子 | 必要 | 确保填写内容准确、真实、可靠 |
示例样表 |
查看 |
查看流程图
受理:1.个人申请符合条件人员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退伍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向本人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并办理登记手续,填写有关登记审核表。
2.初审把关。对相关人员的申报材料,由村(居)委会初审、乡(镇、街道)复核,并做好登记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将有关登记审核表、人员花名册和个人相关资料复印件等材料上报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经复核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本人。
办结: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乡(镇、街道)上报的材料,组织专门人员认真核实其身份,逐一审定其年龄、服义务兵役的年限等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由申请人所在村(居)委会进行张榜公示。对公示期间及以后有异议的,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专人调查核实。经查实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本人并说明理由。
会审认定的依据应为个人档案、退伍证、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证明材料。对年龄的认定出现个人档案与身份证不符的,应以身份证为准;对服役年限的认定出现个人档案与退伍证不符的,应以个人档案为准。对无法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申报人,由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员会同同级人武部、村(居)委会和已认定的同乡(镇、街道)、同期入伍、同部队服役的人员进行会审,形成会审纪要后,连同相关资料报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批。
送达: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申报登记人员的资料,要建立健全档案和数据资料,并认真做好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工作。
2.初审把关。对相关人员的申报材料,由村(居)委会初审、乡(镇、街道)复核,并做好登记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将有关登记审核表、人员花名册和个人相关资料复印件等材料上报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经复核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本人。
办结: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乡(镇、街道)上报的材料,组织专门人员认真核实其身份,逐一审定其年龄、服义务兵役的年限等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由申请人所在村(居)委会进行张榜公示。对公示期间及以后有异议的,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专人调查核实。经查实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本人并说明理由。
会审认定的依据应为个人档案、退伍证、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证明材料。对年龄的认定出现个人档案与身份证不符的,应以身份证为准;对服役年限的认定出现个人档案与退伍证不符的,应以个人档案为准。对无法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申报人,由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员会同同级人武部、村(居)委会和已认定的同乡(镇、街道)、同期入伍、同部队服役的人员进行会审,形成会审纪要后,连同相关资料报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批。
送达: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申报登记人员的资料,要建立健全档案和数据资料,并认真做好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工作。
环节 | 办理时限 | 办理单位 | 办理人 | 办理岗位 | 岗位职责 | 特殊程序 |
---|---|---|---|---|---|---|
受理 | 0.5个工作日 | 蚌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徐悦 | 受理岗 | 1.个人申报。符合条件人员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退伍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向本人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并办理登记手续,填写有关登记审核表。 2.初审把关。对相关人员的申报材料,由村(居)委会初审、乡(镇、街道)复核,并做好登记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将有关登记审核表、人员花名册和个人相关资料复印件等材料上报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经复核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本人。 3.会审认定。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乡(镇、街道)上报的材料,组织专门人员认真核实其身份,逐一审定其年龄、服义务兵役的年限等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由申请人所在村(居)委会进行张榜公示。对公示期间及以后有异议的,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专人调查核实。经查实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本人并说明理由。 会审认定的依据应为个人档案、退伍证、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证明材料。对年龄的认定出现个人档案与身份证不符的,应以身份证为准;对服役年限的认定出现个人档案与退伍证不符的,应以个人档案为准。对无法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申报人,由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员会同同级人武部、村(居)委会和已认定的同乡(镇、街道)、同期入伍、同部队服役的人员进行会审,形成会审纪要后,连同相关资料报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批。 4.建立档案。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申报登记人员的资料,要建立健全档案和数据资料,并认真做好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工作。 | 无 |
办结 | 0.5个工作日 | 蚌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徐悦 | 办结岗 | 1.个人申报。符合条件人员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退伍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向本人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并办理登记手续,填写有关登记审核表。 2.初审把关。对相关人员的申报材料,由村(居)委会初审、乡(镇、街道)复核,并做好登记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将有关登记审核表、人员花名册和个人相关资料复印件等材料上报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经复核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本人。 3.会审认定。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乡(镇、街道)上报的材料,组织专门人员认真核实其身份,逐一审定其年龄、服义务兵役的年限等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由申请人所在村(居)委会进行张榜公示。对公示期间及以后有异议的,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专人调查核实。经查实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本人并说明理由。 会审认定的依据应为个人档案、退伍证、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证明材料。对年龄的认定出现个人档案与身份证不符的,应以身份证为准;对服役年限的认定出现个人档案与退伍证不符的,应以个人档案为准。对无法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申报人,由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员会同同级人武部、村(居)委会和已认定的同乡(镇、街道)、同期入伍、同部队服役的人员进行会审,形成会审纪要后,连同相关资料报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批。 4.建立档案。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申报登记人员的资料,要建立健全档案和数据资料,并认真做好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工作。 | 无 |
送达 | 0个工作日 | 蚌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 徐悦 | 送达岗 | 1.个人申报。符合条件人员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退伍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向本人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并办理登记手续,填写有关登记审核表。 2.初审把关。对相关人员的申报材料,由村(居)委会初审、乡(镇、街道)复核,并做好登记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将有关登记审核表、人员花名册和个人相关资料复印件等材料上报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经复核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本人。 3.会审认定。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乡(镇、街道)上报的材料,组织专门人员认真核实其身份,逐一审定其年龄、服义务兵役的年限等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由申请人所在村(居)委会进行张榜公示。对公示期间及以后有异议的,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专人调查核实。经查实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本人并说明理由。 会审认定的依据应为个人档案、退伍证、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证明材料。对年龄的认定出现个人档案与身份证不符的,应以身份证为准;对服役年限的认定出现个人档案与退伍证不符的,应以个人档案为准。对无法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申报人,由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员会同同级人武部、村(居)委会和已认定的同乡(镇、街道)、同期入伍、同部队服役的人员进行会审,形成会审纪要后,连同相关资料报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批。 4.建立档案。县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申报登记人员的资料,要建立健全档案和数据资料,并认真做好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工作。 | 无 |
本事项不涉及中介服务
满意度:0% , 评分 0分
-
0次
累计评价
-
0次
非常满意
占比 0% -
0次
满意
占比 0% -
0次
基本满意
占比 0% -
0次
不满意
占比 0% -
0次
非常不满意
占比 0%
问题 | 解答 |
---|---|
哪些人员可以申请年满60岁退役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 | 凡是1954年11月1日实行义务兵役制以后至《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实施前入伍,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岁)、未享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籍退役士兵,可以享受老年生活补助待遇。 |
如何界定“农村籍”? | 退役时落户农村籍的目前仍为农村户籍、退役时落户农村户籍后转为非农户籍人员。上述人员不包括已享受退休金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待遇的人员 |
如何把握“不包括已享受退休金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待遇的人员”的含义? | 已享受退休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待遇的人员中,在核算退休金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时,若已兑现“军龄计算为工龄”、“军龄视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政策,不能认定;若未兑现,应当认定。 |
农村籍退役士兵服义务兵役年限如何计算? | 以服义务兵役起止时间的跨年度数计算,即服义务兵役起止时间跨了几个年度就按几年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