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长辈版 加入收藏

2025年8月27日蚌山区政府副区长张方永上线市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栏目

来源:蚌山区人民政府作者:蚌山区政府(办公室)阅读:发布时间:2025-09-02 10:27字体【  分享:

8月27日,蚌山区政府副区长张方永同志作客市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就“ 蚌山区文旅发展情况介绍 ”主题内容与广大听众进行交流。

近年来,蚌山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市“文旅强市”战略,始终紧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核心理念,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努力将文旅产业培育成我市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4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8.4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一、深耕历史文脉,激活“城市记忆”传承动能。一是精心守护非遗传承中的“匠心文脉”,我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工作,系统推进非遗项目挖掘、记录、研究和推广。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市级非遗项目共21项,区级非遗项目45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3名,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0名。覆盖传统技艺、民俗、医药等多个门类,基本形成体系健全、特色鲜明、传承有序的非遗保护格局。二是城市更新唤醒老街老巷里的“城市记忆”。推进天桥华丰街文化街区建设,计划投资3亿元,整合南山路、喻义巷及津浦大塘公园等资源,对现有的业态、街巷进行整合,打造一路一轴,两街四区的整体功能板块,优化街区内各主题功能、业态、配套设施,对路、街、巷两侧建筑、环境风貌进行整治、完善部分区域社区生活配套、加强片区与周边的联系。推动前进路-太平街特色街区提升项目。今年把前进路(工农路一朝阳路)、太平街(胜利路-朝阳路)改造纳入城市更新项目,投资1800万元,对市政道路、人行道、地下管网等进行提升改造,增加绿化种植、街区内亮化工程等,7月份项目已经启动,计划12月底完成。届时将为蚌埠市民呈现一条既保留历史印记又兼具文化魅力的特色街区。同时,强化国货路步行街-篾匠街美食文化功能,彰显百年老街新魅力。

二、推动古今交融,打造特色文旅项目矩阵。一是升级红色旅游基地。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暨纪念馆位于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2004年,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被确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4年3月,蚌山区启动纪念馆展陈提升和环境改造工作。建成后,纪念馆占地面积13606平方米,展陈面积1100平方米,馆藏文物104件(套)。配套建设研学实践基地,通过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策划拍摄红色主题视频,系统拓展红色文化传播途径。二是活化工业遗产资源。2023年5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宝兴面粉厂阁楼平移及加固修缮项目,2024年5月1日正式完工,成为淮河沿线和蚌山区老城改造的重要节点性景观。秉持着“传承与创新”的理念,移入新址后的宝兴面粉厂阁楼经过进一步修缮,打造成为集城市会客厅、非遗展陈、历史陈列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原有仓库也改建为蚌山区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7万册,配备少儿阅览区、自修室等设施,可同时接待300人,融合图书阅读与文化休闲功能。该案例先后入选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典型案例和全省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三是打造铁路文化地标。引进社会资本,联合黄山向云端微景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老“新浦站”木材公司专用线上打造了向云端・非常道铁路微公园项目。以世界经典观光列车为主题,引入俄罗斯精鹰号、苏格兰皇家号、日本四季岛号等8节车厢及1个火车头,构建铁路文化展示与市民休闲相结合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25年春节试运营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达1.1万人次。五一期间正式向市民开放,现有咖啡、西餐、甜品等业态,成为集主题休闲、团建聚会于一体的文化消费场所,为老城更新注入了新动能。

三、聚焦文体融合,释放文旅消费市场活力。一是举办大型节庆消费活动。紧抓假日经济与夜间消费契机,将地域文化元素深度融入街区业态与活动策划,持续打造主题鲜明、参与广泛的品牌节庆活动。连续2年春节期间,举办淮河路新春庙会,联合国货路步行街、百货大楼、百大名品中心等重点商超,推出年货展销、民俗巡游等系列活动。二是保障大型文体赛事与音乐盛典。持续承接并高质量保障多项大型文体活动,形成以活动聚人流、以服务提体验的良性机制。2年来多次保障蚌埠马拉松比赛,今年保障的音乐盛典、蚌埠市10公里马拉松精英赛、2025全国田径大奖赛(第4站)等高端赛事与演艺项目,累计吸引现场观众、选手及演职人员近7万人次。三是打造夜间经济品牌项目。连续三届“蚌埠龙虾啤酒嗨玩节”主会场设在淮河文化广场,与宝龙广场、华夏街区形成夜宴、夜游、夜娱的“夜经济”集聚中心,今年我区积极承办“第三届龙虾啤酒嗨玩节”,10天活动,主会场迎接客流114万人。同时,积极引导银泰城、吾悦广场、阿财老铺等街区举办多场龙虾美食活动,营造全城联动、多方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丰富业态供给,满足多元文旅需求。一是文博场馆。蚌埠市博物馆  1974年建成,2015年市博物馆由科学文化宫迁至龙子湖西侧市民广场。新址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万平方米,以“大禹劈山导淮”为建筑意象,娓娓诉说淮河文化与蚌埠故事,从数十万年前的生物化石,到七千年前的陶器玉器,再到近现代城市变迁,无一不让人沉浸其中。年均超50万人次在这里驻足、凝视、思考,它早已成为市民认同、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二是亲子乐园。围绕亲子家庭消费新需求,我区重点打造了多个沉浸式、互动型文旅项目。热浪岛亲子公园作为皖北首家室内恒温亲子乐园,总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以东南亚雨林为主题,打造组合滑梯、海浪池、亲子水寨等六大玩水区域。海贝海洋乐园则聚焦海洋科普与互动体验,内设梦幻水母、海底隧道、海洋剧场等特色展区,展示500余种海洋生物,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千批次。三是近郊休闲度假体验。依托安徽水利江淮植物园、耘耕生态农场等重点项目,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植物园占地1500亩,分为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劳动实践区等五大板块,拥有樱花园、桂花园、紫薇园等二十多个专类园,集植物科普、研学科研、现代化苗圃、园林材料市场和智慧郊野公园于一体,涵盖20余个专类园和数十个景点,四时皆景,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先后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