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7日蚌山区政府副区长关于上线市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栏目
4月27日,蚌山区政府副区长关于作客市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就“蚌山区文化旅游发展情况”主题内容与广大听众进行交流。
近年来,蚌山区全面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新增公共文化场馆面积约8千平方米;《寸草心》、《香油记》、《桃花源》等作品连续五年分获国家级奖项;新增3A景区2个,省级旅游研学基地2个,首批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和示范村各1个,完成投资约17亿元,实现旅游收入约60亿元,旅游产业考核连续5年位居全市前三。
2020年,出台《旅游市场开发奖励办法》,实施近四个月,吸引南京、扬州、常州等地约11万人次,来我区“二日游、三日游”,兑现财政奖励资金51.5万元,创造直接旅游收入约530万元。2021年3月15日《蚌山区旅游市场开发奖励办法补充办法》出台后,预计四月份接待量超过1.2万人次,对旅游产业的复工达产、社零销售起到明显拉动作用。
蚌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淮河路、东海大道商旅圈,每日人流如织,尽显皖北商旅中心繁华;南部新城,满目葱郁,展现生态之美,闲适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在这里,还能够充分感受玉文化的精彩魅力,尽情体验游乐场的惊险刺激,蚌山独具特色的旅游板块已成雏形。
(一)红色教育旅游。红色旅游基地—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位于燕山乡孙家圩子村,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旧址主要由邓小平旧居、陈毅旧居、大食堂、会议室等组成。2004年,建成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占地20.4亩,其中展览面积约1100平方米,成为我市重要的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重要阵地。目前,我区以红色体验、红色文化、红色主题为思路,深挖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植入乡村建设,积极对推进孙家圩子旧址按3A景区标准,进行改建拆建。
(二)近郊绿色旅游。城南花海、树海,老城区的绿道、游园不仅成为城市“绿肺”,为我市的碧水蓝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作为“蚌埠美丽后花园”“会客厅”,为市民休闲提供了好去处。
体育中心周边提升。积极做好奥体中心周边绿化配套工作,继续打造主题鲜明的街头游园,提升该区域整体园林绿化水平。体育中心周边美化亮化工程已完成,项目占地420亩,植被覆绿18万平方米,栽植花卉70余万株。
推深绿化提升工程。积极采取“以林养景、政企合作”模式,在姜桥路南北两侧各12米,中环线北侧20米、南侧50米建设4公里长的景观绿道。目前,中环线沿线栽种绿植420亩、姜桥路150亩、蚌刘路100亩、蚌官路300亩,合计约970亩。同时结合地形地貌,在道路交口和主要道路节点处建设街头绿地2处,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域特点和景观效果的观花点15个,观花线路5条,努力将城南打造成为蚌埠“后花园”乃至皖北颜值担当。
编制“三山一廊”项目。以建设“智慧特色小镇”为契机,结合虎山、陶山、燕山生态格局,计划建设生态环境示范带、健康养老示范带、地方文化聚集带等板块,打造一个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长廊。
(三)特色旅游。作为老城区,我们注重对蚌埠的一些特色符号进行传承和保护。作为老城区,我们特别注重对蚌埠人民的一些历史记忆符号进行传承和保护,如对百大小吃街进行徽派建筑风格改造升级,恢复篾匠街名称。对宝兴面粉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复。
工业印记。宝兴面粉厂,北邻淮河、西靠朝阳路大桥,是目前我市仅存的近代工业遗址,见证着蚌埠工业成长发展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价值。2010年,入选我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保护性修复,计划在厂房内建立小型老蚌埠工业遗址博物馆,在厂房前空地规划建设休闲广场。
玉器古玩印记。全区共有2处玉器文化旅游基地,南山古玩玉器市场和光彩玉器城,玉雕工艺、仿古玉器加工和以灵璧石为主的奇石收藏交易享誉全国。南山文化市场是皖北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专业文化市场,2004年被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古玩业商会评为“全国十大古玩市场”之一,名列全国第八位,是华东地区唯一一家。2007年被省文化厅确定为首批“安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光彩玉器文化城先后被评为3A旅游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集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为一体,现已成为皖北地区闻名遐迩的玉产品集散中心。
近年来,蚌山区致力提升旅游业态,不断丰富群众旅游体验。
(一)打造休闲农业。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区面积1000亩以上规模休闲观光园区3个,蓝莓庄园、海上明珠等在全市具有较高知名度,海上明珠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四星级农家乐。这些生态休闲观光园,为游客提供农垦体验、儿童乐园、有氧健身、生态餐厅等项目,年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已逐渐成为全市和周边地市一日游的热门首选。休闲农业真正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
(二)打造特色商旅。蚌山区作为传统商贸大区,共有特色商业街9条,结合商业街特点,探索打造夜市经济,将文艺演出、小吃展卖、美食节等活动融入其中,让多种欢乐元素汇聚成群众的“潮生活”,共同营造繁荣的夜间商业消费氛围。
(三)打造主题乐园。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牵引,建成一批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花鼓灯嘉年华提升改造。区文旅局、燕山乡正协助企业就提升改造的方案征求利益关联方的意见,力争近期达成共识。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立足蚌山区实际,为蚌山、蚌埠培养艺术文化职业人才。总建筑面积为2万㎡,含1栋集文化馆和影剧院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楼和1栋图书馆。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环评报告。津浦铁路文化公园建设。位于百年津浦铁路和千里淮河交汇点,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绿化率约66%,包含老铁轨、老站房、老站台、老火车头等铁路历史和工业文明元素。目前,该项目已经市规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四)发展夜间经济。正在就具有发展潜力的街区,与第三方进行商谈,共同推出一批“夜游街区”“夜娱活动”“阅读空间”“深夜食堂”等项目,争创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省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
今年,蚌山区不仅致力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将倾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互联网+”,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特别是加大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力度,策划主题旅游推介活动,创新发展民宿、近郊等乡村旅游,促进旅游业全面开花。